·
我們常以為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,是「自由選擇」的結果。
但事實上,從小到大,我們早已被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「催眠」過無數次。
而這些潛移默化,正是塑造我們人生模式的核心力量。
文化就是最大的集體催眠
為什麼華人世界與歐美國家的生活方式差異這麼大?
在華人社會,強調集體、責任、服從與努力。
- 在歐美社會,則強調自由、個人、探索與選擇。
- 這並不是「天生如此」,而是文化環境透過教育、語言、價值觀,對我們進行了集體催眠。
所謂的「常識」其實只是某種集體信念的結果。
我們不是生而知之,而是被「灌輸」
沒有人一出生就知道什麼是對、什麼是錯。
我們的「對與錯」其實來自外界的灌輸:
- 父母告訴你「應該要努力讀書」。
- 老師告訴你「要服從規則」。
- 社會告訴你「成功才有價值」。
這些訊息在反覆出現的過程中,逐漸成為你的潛意識信念。
換句話說,你的「人生腳本」,其實就是被催眠出來的。
學習催眠,不是為了控制別人
許多人對催眠的第一印象是「讓人失去控制」。
但真正的催眠,其實是幫助我們看清自己正在被什麼控制。
學習催眠,不是為了操縱他人,而是為了:
解除那些限制你的舊有催眠。
看見自己所身處的信念框架。
重新選擇真正屬於自己的信念。
解除催眠,活出真實的自己
當你意識到「我的想法並非絕對真實,而是被灌輸的產物」,
你就能跳出那個框架,開始建立新的信念。
這時候,你的人生不再只是舊有催眠的延伸,
而是來自於你自己清醒的選擇。
所謂的「常識」,其實是某種集體催眠的結果。
所謂的「人生觀」,其實是環境不斷給予的暗示。
而學習催眠的真正目的,
不是讓你去控制別人,
而是幫助你解除自己的催眠,活出屬於你的自由與真實。